
据报道,近日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一纸禁令,从5月1日起,禁止学生骑摩托车、电动车进入校园,同样被禁的,还有ofo、摩拜等风头正盛的共享单车。此消息一出,立刻在学生群体里炸开了锅。原来,创新职业学院在校内发布了一则《关于校园禁入学生机动车辆的通知》,称该校近期常发现有摩托车、电动自行车在校园内高速行驶,经调查,这些高速行驶的车辆全为学生的。目前学校师生人数过万,过道弯曲,极易发生交通事故,带来安全隐患。 为了杜绝校园交通事故的发生,该校作出了5项决定,一是校园内严禁学生驾驶摩托车、电动自行车;二是教工的机动车辆严禁借给同学在校内驾驶;三是限同学两周内把个人的摩托车、电动自行车退出校园外;四是自2017年5月1日起校园内学生驾驶或存放上述车辆的,一律锁车,限期退出校园;五是共享单车,只能停靠在校园围墙外。“禁入令”一出,引起了热议纷纷,有学生对校方的做法表示赞同,认为此举可以使校园更为安全,但也有不少学生质疑学校此举属因噎废食之举。据昨日该校副校长李灿佳回应称,该禁令主要考虑到学生在校安全,同时,共享单车既然是公共资源,禁入校园也为引导学生遵守社会秩序,不只方便自己。笔者以为,对于共享单车这个新事物,其发展过程中肯定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,关键是要扬其长避其短。 真可谓“忽如一夜春风来”,去年以来,ofo、摩拜、小蓝、酷骑、永安行、智享……各种颜色的共享单车迅速涌现在北京城的大街小巷。据了解,从去年8月至目前,在北京有近十家共享单车企业,一共投放共享单车有70万辆,其中10万辆在郊区;注册人数接近1100万,占了全市人口的将近一半,平均每天有700万人次骑行共享单车。为促进本市共享单车规范、协调和可持续发展,解决市民“最后一公里”出行需求,维护良好的交通秩序和市容环境,北京市交通委会同相关部门和各区政府,在开展企业调研、座谈研讨、学习借鉴的基础上,起草了《北京市鼓励规范发展共享自行车的指导意见(试行)(征求意见稿)》,近日面向市民公开征求意见。 客观来看,共享自行车自出现以来,发展总体是好的,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,主要是企业乱投放、承租人乱停放、押金未监管、集中停放区车位不足、车辆被侵占、破坏等,其中乱停乱放问题尤为明显。毋庸置疑,在资本介入、“跑马圈地”之下,共享单车市场出现了乱停乱放、过度投放、拼命扩张等弊病。资本希望尽快吹高估值和退出的本质,也可能导致单车企业放松运营管理和质量风控,甚至可能“只管生不管养”。北京市交通部门出于规范共享单车发展的角度,制定《指导意见》,应该说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。冷静来看,共享单车作为非政府安排或提供的公共服务,更需要政府、企业、社会及承租人统一认识,形成合力,共同促进共享自行车规范发展和管理,共同维护良好的城市环境和交通秩序。此次北京交通部门制定《指导意见》,坚持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的发展理念,就是要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、企业的关系,落实政府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,建立统一规范的市场秩序,规范引导共享自行车有序发展,促进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建设。 如果再回到广东某学校禁止共享单车进入学校的问题上来,校方考虑校园的安全无可厚非。如果作为方便学生来说,笔者因为没有去过这个学校,不知道客观条件是否允许在校园内画定固定的停车区域,供学生停放。因此,也无法评价他们禁止共享单车进入校园是对是错。但从学生的角度来看,对于一些学生希望骑共享单车入校来说,的确是一种遗憾。 |